钟(合瓦形青铜钟)作为乐器及礼器起于西周,兴盛于战国,没落于西汉。它不仅是古代的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常以编钟的形式组合成套,少则三枚,多则十数枚。
商
编辑
在殷商末期,形制复杂,装饰华丽的镈钟已经出现在南方古越族的活动区域。
最早的镈,是江西新干线大洋洲商墓出土的涡纹兽面镈。年代大约是殷墟中期后段(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2]。
西周
编辑
西周的钟多为五音缺商(比如,晋侯苏编钟的16个一套,不出宫角徵羽)[2]。因为周取代了商,所以音律中没有商音。
甬钟出现于西周初期。
年代不可考,最早的甬钟,是晋侯苏Ⅰ式编钟,年代至少应在康王世以前的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040年以前)[2]。
年代可考,最早的甬钟,是陕西宝鸡竹园沟𢐗伯格墓出土的编钟。时代大约是西周早期,康昭之际(约公元前1027年左右)。
叶家山编钟曾被认为是最早的编钟。但是近年来,人们认为它的时代大约是西周昭王之世(约公元前1027年 - 公元前977年)[17]。不会早于陕西宝鸡竹园沟𢐗伯格墓出土的编钟[18]。
稍后,有西周穆王时期,长安普渡村长甶墓出土的3件甬钟;西周康昭时期,大英博物馆东方部藏细线云纹甬钟,不一而足。
西周镈大多为传世品,能确认年代的非常少。
比较典型的有克镈和陕西眉县窖藏镈[2]。
钮钟在西周末期出现,在春秋之后才盛行。
西周唯一的钮钟是山西闻喜上郭村210号墓钮编钟(9件)[2]。
春秋战国
编辑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很多诸侯铸造并享用超越自己爵位等级规定的乐悬规模。这是中国青铜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巅峰,出现大量音乐文物[2]。
最为有名曾侯乙编钟。它规模大,音色丰富优美,音域宽广,音律较准确。
秦汉
编辑
编钟文化衰落,铸造和调音技术失传。大多编钟没有了双音的功能性。
最为有名的,是西汉初期山东章丘洛庄编钟。它具有双音,但是技术与先秦有别[12]。这改写了秦汉双音失传的时间。
宋元明清
编辑
较为有名的是大晟钟,它是宋徽宗赵佶,于崇宁年间,以当时出土的周代乐器宋公成钟为标本制作出来的[2]。随后,清康熙、乾隆时期也铸造了大批仿古钟。除此之外,梵钟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
梵钟
编辑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寺钟有报时作用的梵钟开始流行。最早的梵钟出现于南北朝[14]。
比较古老的梵钟记载,是公元6世纪初,梁昭明太子为母造慈觉寺与东宫,掘得古钟以施寺[16]。
北魏的壁画中,也有钟的描绘。如,北魏孝昌二年骆道明造像碑(公元526年),北魏正光四年翟兴祖造像碑(公元523年)[16]。
目前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梵钟实物,是现存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的一口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 的铜钟[16]。
中国国内所藏有明确纪念最早的梵钟,是宝室寺铜钟,铸造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比较古老的梵钟,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所藏,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所铸铜钟。
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是明朝|永乐年间铸制的永乐大钟(公元1403~1424年),钟面上、下、内、外合共刻有近23万字,是中国现时已发现最大型的青铜梵钟,有“钟王”之美誉,亦为世界最大的佛钟以及世界上铸有最多文字的大钟,现时存放在北京市西北郊北三环路的大钟寺。
中国战国时代钮钟
永乐大钟
明代的钟
景云钟
北京中华世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