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那么为什么陈赓不是元帅军衔,且大将军衔还排在第四位呢?
陈赓不是元帅的原因
1、评定元帅、大将军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2、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十大元帅中每个人都动不得,从十大将中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因此,陈赓尚不够被评为元帅的资历、功绩及其它条件。
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抗战爆发红军改编八路军,陈赓成为386旅旅长,八路军中的高级将领,而到了建国前夕,他已是二野兵团司令员,55年授衔时,论战功和资历,陈赓成为十大将之一,建国后的陈赓军事援越、抗美援朝,筹建军事学院,重任接踵而至,多年的超负荷工作严重损伤他的身体,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病逝,成为第一逝世的开国大将。
陈赓将军过早离世,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儿女,当时他们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6岁,此前陈赓就是夫人傅涯的精神支柱,丈夫突然去世对她打击很大,但为了几个孩子,她要坚强地活下去,并好好的培养几个儿女,若干年后有所成就不要给他们的父亲丢脸。
除了养育儿女,傅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要做。
一件是每个月都要寄给王根英(陈赓前妻,1939年牺牲)母亲生活费,直到老人80年代去世。
另一件是保护整理好陈赓日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军史资料,在傅涯的努力下,《陈赓日记》于1982年正式出版。
其实在傅涯心里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对亲人的思念,渴望与他们相见一面。
傅涯共兄弟姐妹十人,但在解放前父母带着他们都去了台湾,从此失去了联系,1980年一封从海外寄来的信,令人傅涯欣喜不已,原来这是定居美国的妹妹给她写的,信上说,亲人如今都定居台湾,生活也非常不错,遗憾的是父母都已经病逝。
此外妹妹还提到,按照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习俗,父亲临终嘱托他们,在他去世后,要把骨灰带回大陆的老家安葬,所以妹妹想几年后,等政策转变了,她带着父母的骨灰回国安葬,借机与姐姐见一面。
几年后,姐妹相见,在一起谈论了很多,这让傅涯更期望见到海峡对岸的亲人,1992年,傅涯不顾已经74岁的高龄,在妹妹余立的陪伴下,一同去了台湾,一下飞机,她就在机场见到前来迎接的亲人们,泪水禁不住留下来,她这思念多年的亲人团聚梦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