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君主專制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擁有絕對權力,大臣會議為輔助國王施政的最高行政機關,首相由國王或王儲兼任。其遜尼派支脈的瓦哈比派為該國奉行的官方意識形態。該教派透過在全球各地建造清真寺、伊斯蘭學校來向推廣自身教義(非公開外交政策)。
沙烏地阿拉伯是目前全球保留君主制度國家中,少數國王仍有絕對權力的國家。自1992年起施行的《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烏地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齊兹·沙烏地的後代子孫所統治之君主制國家,而《古蘭經》是國家的最高憲法,國家則依據沙里亞法行事。
理論上,國王的權力受到伊斯蘭教法與其他沙烏地傳統的約束。在作出重大決定時,國王也必須取得其他王室成員、宗教領袖烏里瑪、與其他沙烏地社會中有影響人士的共識。
沙烏地阿拉伯被自由之家列為「最不自由」的國家之一(7分,即最低分)[24]。沙烏地阿拉伯國内没有合法的政黨,且至今僅在2005年舉行過一次地方選舉,投票权僅限於男性公民[25]。
历代國王和王位繼承
编辑
沙烏地阿拉伯王位繼承按兄終弟及的傳統,在開國君主伊本·沙烏地的兒子之間傳承。
2005年8月1日,第五任沙烏地國王法赫德在首都利雅得醫院以84歲的高齡逝世後,其同父異母弟、原王儲阿卜杜拉親王和同父同母弟、原第二副首相蘇爾坦親王分別獲王室支持來繼位新國王和受封為王儲。此時,伊本·沙烏地的兒子均已年老,最年幼兒子穆克林親王也已60歲。
2006年頒布的《效忠委員會法》,由伊本·沙烏地國王的所有獲承認的兒子或其繼承人組成效忠委員會,負責王位繼承人的選舉並監督國王和王儲的繼立。2011年,蘇爾坦親王逝世。8個月後的2012年6月,繼任王儲納伊夫親王逝世。同月,77歲高齡的薩勒曼親王成為繼任王儲。
2015年1月,薩勒曼親王繼位成為沙烏地第七任國王。他的弟弟——70歲的穆克林親王成為王儲。4月29日,穆克林親王被免除王儲與第一副首相職務,這是薩勒曼國王首次廢儲。其後,伊本·沙烏地的孫子、纳伊夫親王的兒子、他的侄子——副王儲穆罕默德·本·纳伊夫接任王儲,象徵著沙烏地王位繼承開始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
2017年,薩勒曼國王再度廢儲,立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烏地為王儲。沙烏地王位最終能否平穩傳至王室第三代,確立父死子繼的繼承順序仍未可知。相信若第三代的權位相爭情況嚴重,懸而未決之王權爭奪問題,將於王室第二代相繼離世後引發。
主条目:沙特阿拉伯國王
称呼
生平
统治始
统治终
注释
王朝
肖像
阿卜杜勒-阿齐兹
本·沙特
عبد العزيز
(1876-11-26)1876年11月26日–1953年11月9日(1953歲—11—09)(76歲)
1932年9月22日
1953年11月9日
沙特
沙特
سعود
(1902-01-12)1902年1月12日–1969年2月23日(1969歲—02—23)(67歲)
1953年11月9日
1964年11月2日(被废黜)
本·沙特与瓦德哈赫·本·穆罕默德·本·阿卡布之子
沙特
费萨尔
فيصل
1906年4月–1975年3月25日(68岁)
1964年11月2日
1975年3月25日(被刺杀)
本·沙特与塔尔法·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耶夫·阿勒希赫之子
沙特
哈立德
خالد
(1913-02-13)1913年2月13日–1982年6月13日(1982歲—06—13)(69歲)
1975年3月25日
1982年6月13日
本·沙特与阿勒·贾哈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本·穆赛义德·本·吉鲁维之子
沙特
法赫德
فهد
(1921-03-16)1921年3月16日–2005年8月1日(2005歲—08—01)(84歲)
1982年6月13日
2005年8月1日
本·沙特与胡萨·本·艾哈迈德·阿勒苏戴里之子
沙特
阿卜杜拉
عبد الله
(1924-08-01)1924年8月1日–2015年1月23日(2015歲—01—23)(90歲)
2005年8月1日
2015年1月23日
本·沙特与法赫达·本·法拉赫·本·苏丹·阿勒希塔拉因之子
沙特
萨勒曼
سلمان
(1935-12-31) 1935年12月31日(89歲)
2015年1月23日
本·沙特与胡萨·本·艾哈迈德·阿勒苏戴里之子
沙特
司法與人權
编辑
参见:沙特阿拉伯死刑制度和沙特阿拉伯人权
針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法令、人權紀錄,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等組織曾批判,尤其是針對女權問題[26],如沙烏地阿拉伯曾是禁止女性駕車的國家之一[27],官方聲稱這樣是為了將女人「像寶貝一樣小心呵護」。
沙烏地政府於2018年6月起允許女性開車,並盼能借此決策改善國家形象,同時促進經濟發展[28]。同年1月、2月,沙烏地女性獲准進入足球場觀賽、女性無須經男性親属同意可開創自身事業[29]。
2019年8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頒布一系列有利婦女的法令,包括允許成年女性無須男性監護人的同意,能取得護照及自由旅行,且女性有權為新生兒登記出生日期,有資格成為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女性可自行登記结婚或離婚,領取家庭關係證明,女性的工作機會相應增加[30],爾後又允許女性可憑身份證單獨入住酒店[31]。
沙烏地阿拉伯通常將其它疑似侵犯人權的報導斥責為謊言,或以沙里亞法規證明其合法。然而,在2000年,沙烏地政府通過了10月立法,宣佈將履行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下之部份義務[32]。基本法第5章第26條載明:「國家按照沙里亞法規保護人權」[33]。2002年,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批評沙烏地阿拉伯鞭刑、截肢刑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團則以伊斯蘭教傳統為由,拒絕了外人干預它的法律系統[13]。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在國內實施網絡審查(過濾)[34]。沙烏地阿拉伯的1名部落客作者Fouad al-Farhan因批評沙烏地阿拉伯的政治、經濟、媒體人物,從2007年12月起遭到監禁[35]。此外,新聞工作者兼異議人士賈邁勒·卡舒吉甚至被沙烏地政府殺害。
外交
编辑
参见:沙特阿拉伯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Saudi Arabia)、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关系
沙烏地阿拉伯目前因巴以問题而拒绝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並且之前還曾不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地位。2020年後,沙烏地政府試圖解凍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甚至有和以色列建交的計畫。